86年陈永贵病逝,追悼会的规格让家人左右为难,邓小平一句话定调
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3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
1986年3月26日,因“大寨”家喻户晓的陈永贵因病逝世,终年72岁。

噩耗传到大寨后,很多人都难以置信,他们虽然5年多未曾见过陈永贵,但在记忆里陈永贵身体依旧硬朗。大家都忍不住嘀咕:“那样一个壮实人,怎么说走就走了呢?”

陈永贵

当然,陈永贵的逝世,最悲伤的还是他的家人。不过悲伤之余,有一个问题却让陈家人左右为难,那就是:陈永贵的追悼会该以怎样的规格召开?

按理来说,陈永贵生前曾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,他的追悼会也应该按此规格召开。但陈永贵的经历,却让有些人认为陈永贵不应该享受这样的高规格。陈家人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。

那么,陈永贵的追悼会规格为何会引发争议?最后又是怎么定调的呢?

陈永贵,1914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,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陈永贵带领村民劳作

新中国成立初期,陈永贵所在的大寨村生活条件极为艰苦,粮食产量也一直很低。直到1952年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,陈永贵出任党支部书记,他带领着村民一起打坝造地。几年时间,大寨村的粮食产量就翻了几番,不仅村民有结余,而且上交国家公购粮。

陈永贵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,被推荐为全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。他所在的大寨村,也成了山西省的一面旗帜,山西省方面开始号召全省农业生产学习大寨。

1963年,大寨村遭遇特大洪灾,当地村民受损失极为严重。山西省政府面对这种情形,准备调拨救济粮和救济物资,扶持大寨村救灾度荒。但以陈永贵为首的大寨党支部却提出了“三不要、三不少”的口号:

不要国家救济粮,不要国家救济款,不要国家救济物资;保证农民口粮不少,农民收入不少,上国家的统购粮不少。

陈永贵带领村民劳作

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陈永贵在吹牛,但陈永贵硬是带着大寨村村民,不仅完成了灾后重建,更是说到做到在荒年夺得了粮食大丰收。一时间,陈永贵和大寨村不仅在山西省内出了名,《人民日报》也报道了这件事,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大寨人的精神。

这件事,也让陈永贵走进了毛主席的视线,毛主席还专门强调:“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……要多出几个大寨,多出几个陈永贵。陈永贵识字不多,干的事情不少!”

就这样,学大寨运动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展开。而陈永贵的人生轨迹,也即将发生巨大改变。

毛主席接见陈永贵

1967年,陈永贵成为了昔阳县革委会主任,并很快担任了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,进入了省核心领导小组。

而这,只是陈永贵仕途升迁的开始。1969年,陈永贵当选为中央委员;1973年,在此前的基础上,陈永贵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;等到了1975年,陈永贵更是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。

可以说,陈永贵的升迁,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大趋势。

自“四人帮”倒台后,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。人们也从过去的狂热中慢慢冷静下来,对于此前轰轰烈烈的学大寨运动大家也开始了反思。

陈永贵

这其实也是必然,毕竟在学大寨运动中确实存在一些现实问题。就像有些地方原本是平原,但为了学大寨,当地竟然“生搬硬套”硬是在平原上垒起和大寨村一样的梯田。

在这样的争议声中,陈永贵也于1980年请辞了自己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。

但还是有一些落井下石的人,对陈永贵和大寨紧追不放,甚至还想将陈永贵和“四人帮”扯上关系。

好在这个时候已经复出的邓小平仗义执言:“大寨本身和学大寨要分开,大寨精神永远没错,还是要提倡的……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对大寨……”

邓小平和陈永贵合影

针对陈永贵和“四人帮”有关系的那些传言,邓小平在和陈永贵谈话的时候,也特地强调:“你不是‘四人帮’的人。”

正是邓小平的这些话,让关于陈永贵和大寨的一些不实传言不攻自破。而且在邓小平的帮助下,陈永贵仍然保留着原本的生活待遇,还被安排到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。

对于邓小平做的这些,陈永贵始终记在心里。生命垂危之际,对于看望他的人,他还说:“……邓小平是好人,他没有把我关起来,还给我好吃好住的……”

相信说到这里,大家也就理解了关于陈永贵追悼会规格的争议。

邓小平

不过,这种种争议因为邓小平的一句话定了调。按邓小平的意见,最终陈永贵的追悼会是依照副总理规格召开的。

有关部门还为陈永贵立了块碑,上面是8个大字:功盖虎头,绩铺大地。

这样的评价显然是对陈老一生的认可。




Powered by 顺盈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